【出處】北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》
【原典】周主將視學,以太傅燕國公于謹為三老。謹上表固辭,不許,仍賜以延年杖。戊午,帝幸太學。謹入門,帝迎拜于門屏之間,謹答拜。有司設三老席于中楹,南向。太師護升階,設幾,謹升席,南面憑幾而坐。大司馬豆盧寧升階,正舄。帝升階,立于斧之前,西面。有司進饌,帝跪設醬豆,親為之袒割。謹食畢,帝親跪授爵以。有司撤訖,帝北面立而訪道。謹起,立于席后,對曰:“木受繩則正,后從諫則圣。明王虛心納諫以知得失,天下乃安?!庇衷唬骸叭ナ橙ケ?,信不可去;愿陛下守信勿失?!庇衷唬骸坝泄Ρ刭p,有罪必罰,則為善者日進,為惡者日止?!庇衷唬骸把孕姓?,立身之基,愿陛下三思而言,九慮而行,勿使有過。天子之過,如日月之食,人莫不知,愿陛下慎之?!钡墼侔菔苎?,謹答拜。禮成而出。
【釋義】有功必賞,有罪必罰,那么做好事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多,做壞事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少。
【結論】嚴紀峻法表面看來不講情面,實際上不近人情反有情。對于黨員領導干部本人來說,“嚴是愛,松是害”,保持嚴治深糾的高壓態勢,也是一種警示和敲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