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戰國·衛·商鞅《商君子·修權》
【原典】夫廢法度而好私議,則奸臣鬻權以約祿,秩官之吏隱下而漁民。諺曰“蠹眾而木析,隙大而墻壞?!惫蚀蟪紶幱谒蕉活櫰涿?,則下離上。下離上者國之“隙”也。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,此民之“蠹”也。故有“隙”、“蠹”而不亡者,天下鮮矣。是故明王任法去私,而國無“隙”、“蠹”矣。
【釋義】 蛀蟲多了,木頭就要折斷;縫隙大了,墻就要倒塌。
【結論】 腐敗的關鍵是第一次的“關口”未把持住。面臨權、錢、色等各種誘惑和考驗,意志薄弱者,往往以“難辭情面”、“無礙大節”為藉口而坦然納之,而一旦打開貪欲的閥門,第一次底線被突破,就會無一例外的走上不歸之路。